高脂血症通常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实际上,血脂异常也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膳食营养通过调节血脂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脂血症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 35.6%,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饮食治疗作为高脂血症患者的基础治疗至关重要。但在临床诊疗中发现,患者接受饮食指导后,常存在认知偏差,导致日常饮食中出现部分饮食误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高脂血症饮食中常出现的饮食误区。
误区一:不吃动物性食物
部分患者在接受低脂饮食建议后,存在不能吃动物性食物的认知偏差,高脂血症饮食脂肪控制的首要目标是限制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摄入。长期不摄入动物性食物容易导致机体蛋白质摄入不足,并可能会引发营养不良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维持机体健康。高脂血症患者饮食中应适当摄入瘦肉、奶制品,无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每周可适量食用鱼虾、豆制品,保证机体优质蛋白摄入。
误区二:只控油,不控糖
现有研究表明:当摄入的添加糖占每日总能量超过 5% 时,人体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降低,而总甘油三酯则会增加。高脂血症患者在控制每日脂肪摄入量的同时,也需注意添加糖的摄入。同时,市面常见的面包、饼干的加工食品中常含大量油脂和添加糖,在食物选择时因注意观察食物成分表,避免大量隐形油脂和添加糖摄入。
误区三:不限制胆固醇
部分高脂血症患者在进食过程中只关注食物脂肪含量,未曾在意食物胆固醇含量。人体内的胆固醇虽主要来自机体自身的合成,但对于高脂血症患者来说,饮食摄入的胆固醇也不可忽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指出,高脂血症人群每日摄入的胆固醇量应少于300毫克,而高胆固醇血症者每日的摄入量则应少于200毫克。高脂血症患者应在日常饮食中少食或不食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内脏、动物皮类、动物脑类、加工肉制品等。
如果您有血脂控制方面的疑问,或有高脂血症食养需求,可以至中文av临床营养科进行咨询,我们为高脂血症患者提供个体化食养方案,助您健康前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