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片

“冬病夏治”系列—穴位贴敷与穴位艾灸

来源:中文av 时间:2024-07-10 09:55:03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也是一年中人体体表气血最旺盛的时候。对于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病症,是最佳的防治时机。通过防治调养,可以明显缓解症状,甚至可以根除,这也体现了“治未病”的理念。现推荐两种冬病夏治的方法——穴位贴敷与穴位艾灸。
中医调养穴位贴敷:“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起源于清代名医张璐《张氏医通》记载的白芥子发泡疗法,药物以麻黄、白芥子、甘遂等辛温散寒的药物为主调配而成,分别在头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将药膏贴于相应穴位,以提升阳气,治疗寒性痼疾,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具有贴敷时间短、起效快的优势,临床疗效显著,多年来广受好评。
助阳温脏穴位艾灸:穴位艾灸法是通过隔姜灸和药物刺激特定经脉,调节脏腑功能而起到防病治病作用的疗法。在三伏天进行督脉艾灸时,艾叶的行气活血作用与生姜的辛温走窜特性相结合,能够活血、散寒、除湿。此外,配合督灸粉,可以充分发挥艾灸的功效,包括温阳补肾、行气破瘀、散寒除湿以及通督止痛。
适应症主要为以下几类:
1、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体虚易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2、体虚易疲劳乏力,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肾阳虚,免疫力低下等亚健康状态。
3、慢性胃炎、慢性肠炎伴有腹冷腹泻、不耐生冷饮食症、胃肠功能紊乱等属脾胃虚寒者。
4、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等属下焦虚寒者。
5、骨关节炎、脊柱炎、肩周炎、颈腰痛等表现为阳虚寒盛者。
6、儿童:体虚易感冒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及免疫力低下的儿童。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禁食生冷、发性、辛辣刺激性食物;6-10小时内不能洗澡,不能搓揉贴药或艾灸的地方,避免皮肤破损、感染;少吹空调,室内、室外温度温差不要超过5度。

友情链接: